索 引 号 | 11321084014428606D-2020-004 | 体裁分类 | 其他 |
主题分类 | 其他 | 组配分类 | 规划计划 |
发布机构 | 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生成日期 | 2020-03-13 |
名 称 | 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19年重点工作及2020年工作计划 | 公开日期 | 2020-03-13 |
文 号 | 关 键 字 | ||
内容概述 | |||
文件下载 |
一、2019年开展的重点工作
过去的一年,高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局的悉心指导下,全系统干部职工团结一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民生权益安全和提升市场监管队伍形象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和应有贡献。
1、深化“放管服”改革,服务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落实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共办理“证照分离”事项564项,惠及企业543户。对从事洗浴、网吧、餐饮等服务的市场主体实行“证照联动”办理,跨部门办理“证照联动”事项29件。深入研究关于登记便利化与事中事后监管矛盾冲突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获得张利市长的批示点赞。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高新区创成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全年已申请普通注册商标1800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13件、专利申请11261件、专利授权5330件,PCT国际专利申请35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8件。创成“邦力生”中国驰名商标1件、“高邮湖青虾”、“高邮湖鳊鱼”等地理标志商标5件。深耕质量强市战略。帮助龙腾照明公司申报扬州市市长质量奖,组织第十届高邮市市长质量奖申报评审。全年累计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质量奖励资金450余万元。指导企业完成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个、行业标准1个、团体标准2个。条码问题数据处理完成率、服务检测完成率等指标均居扬州市第一。全年办理抵押物登记79件,协助企业融资19.73亿元,居扬州各县(市、区)第一。
2、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市场经济运行规范有序。推行信用监管。2019年市场主体年报工作再创佳绩,企业应报24453户,已报23245户,年报率95.1%,在扬州各县(市、区)排名第一,实现三连冠。全市29个部门建成“一单两库”,组织开展企业公示信息、食品、餐饮、专利、计量等18个领域双随机抽查工作,共抽查企业1917户,检查结果公示率100%。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在农资和娱乐经营场所开展跨部门双随机联合检查。指导督促各部门加强涉企信息归集和双随机抽查监管,全年累计上传涉企信息40600条。加强质量监测。积极开展消防器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加大产品质量抽检力度,全力做好消防器材产品监抽不合格后处理集中整治工作。牵头市消防器材协会到先进地区学习调研,召开行业行政指导会,着力帮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全年出具质量检验报告1941份,共检定/校准计量器具45087台(件)。开展价格检查。关注民生热点,积极开展教育、涉农、医疗服务、汽车4S店等领域收费巡查。落实“强信心、保增长”工作部署,针对供电、行业协会、中介机构、商业银行等领域,实施清费减负行动,编印了《高邮市涉企收费目录手册》1500份,免费发放至企业手中。狠抓案件查办。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等与民生安全密切相关的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开拓知识产权、物价、反不正当竞争等案件查办新领域,全年立案查处一般程序案件329件,罚没入库588万元。销售假冒“Balabala”品牌童装案,查处涉案人员10余人,假冒服装3.4万余件,涉案金额高达千万元,浙江森马服饰公司来邮赠送“打假先锋,维权卫士”锦旗。惠华商贸公司推销净水器案件,作为全国保健品会销类优秀经典案例,参加国家总局交流研讨。
3、狠抓“三大安全”,民生安全保障成效显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1月9日,我市被命名为“江苏省食品安全示范市”称号。三垛镇、周山镇、龙虬镇顺利创成扬州市食品安全示范乡镇。扎实做好肉制品、食品添加剂、食盐、蛋制品、学校及校园周边五毛食品等专项检查。持续推进食品安全监督性抽检,目前已完成抽样3806批次,发布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20期,公示率达100%。全年开展食品快速检测39.83万批次,严格按序时完成“每天抽查检测食用农产品(食品)100批次/点”的任务。加快“明厨亮灶”工程建设,学校和养老机构食堂建设率达100%。通过“美滋滋”平台开展农村自办家宴报备13441户次、现场指导13222户次,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联合高邮镇、城南新区等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全力做好“两会”、环高邮湖自行车赛、中高考等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完成集中就餐保障26000多人次。强化“保健”市场百日乱象整治,严厉打击保健食品广告、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得到省局的首肯。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结合“春风行动”,对一洋制药、扬州清禹等药品生产、批发、零售企业进行检查。组织实施药品零售企业执业药师挂证行为整治、中药饮片质量集中整治、互联网医疗器械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对高邮市疾控中心和18家疫苗接种单位开展疫苗安全大检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涉危化品企业安全大检查、夏季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冬季和“两节”期间特种设备检查、锅炉安全专项检查、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检查等工作。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2000余人次,检查特种设备相关单位981家次,排查处理安全隐患217条,立案查处28起。积极参加“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电梯困人应急演练,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4、深耕示范创建,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全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农贸市场专项整治,根据第三方测评问题和文明办交督办事项,督促指导相关农贸市场切实将问题整改到位。牵头组织“六小行业”专项整治,强化小餐饮店、食杂店规范化管理,督促其证照齐全经营、信息公示到位,进一步落实文明用餐、节俭养德文明提示。积极参与文明出行劝导、社区网格化治理、烟花爆竹禁放等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牵头开展城区占用公共场地置办家宴专项整治,出台实施方案,注重宣传引导,增进协调联动,强化考核督查,从去年7月份禁办以来,未发现违规占用公共场地置办家宴行为,扬州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介绍高邮成功经验。在城镇三星级以上宾馆、大型餐饮单位、机关食堂、农村集体聚餐代办点以及提供合餐的学校、医院食堂推广“公筷行动”,中央电视台对我市在农村集体聚餐领域推广“公筷行动”进行了聚焦报道。开展行业专项整治。持续推进食药违法虚假广告、互联网广告、房地产广告、非法集资广告等专项整治,牵头组织开展禁燃区散煤整治专项整治行动,配合开展非法金融、非法小广告、洗车行业、棋牌室、服装加工、群租房等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广泛宣传发动,认真排查线索,仔细甄别上报,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市委主要负责人的充分肯定。积极受理投诉举报。进一步整合“12315、12365、12331、12358、12330”投诉举报平台,及时受理“12345”政府服务热线,全年办理各类投诉举报1757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咨询2300余人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90万元,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5、注重队伍建设,市场监管动能有效激发。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认真做好大走访、大调研,收集企业和群众意见建议,形成优秀调研成果;精心开展书记讲党课、“四重四亮”、红歌大家唱、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确保主题教育促进工作、取得实效。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压实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党的生活,积极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深入推进“破除中梗阻、治理微腐败”专项行动,强化工作贯彻执行,驰而不息地抓好作风建设。着力提升队伍能力水平。积极组队参加扬州市局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戚维鹏同志还作为苏中地区唯一的选手,代表省局参加全国法律知识竞赛,获得第二名的佳绩。选派三名同志参加扬州市局组织的计量检定人员技能大赛,全部获得“技术标兵”称号。自编自导自演的《商标姻缘》微电影获得全国市场监管系统三等奖的好成绩。深入推进“学习强国”常态化学习,我局被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联合表彰为“学习强国”先进学习组织。有序组织青年干部到机关科室跟班轮训,在全系统创新开展“传帮带”师徒结对活动,切实提升干部队伍能力水平,为高质量的市场监管奠定坚实基础。
6、聚焦疫情防控,保障群众健康安全与经济发展稳定。及时成立局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领导班子职责分工。抽调非相关职能科室、检测中心人员充实到分局,壮大一线防控队伍,从今年春节截至目前,大家基本处于“5+2”、“白+黑”持续作战模式。张利市长2月份莅临我局指导,对疫情防控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做好商户闭场与人员防控。加强商户宣传引导,开展不间断巡查,做到“应关尽关”。安排专人入驻大型超市及商业综合体,指导商超做好疫情防控。加强农贸市场监管,压实市场开办者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餐饮单位停止经营桌餐、堂食等,仅提供外卖、配送餐服务,持续开展网络外卖平台“一日一查”,组织开展农村集体聚餐排查和劝导,严防疫情扩散风险。加强价格监管。严厉打击明码标价不规范、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妥善受理投诉举报,共接到口罩及防护用品价格投诉138件,已全部办结。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网络交易和广告监管,加大野生动物线上、线下交易巡查力度,有效净化市场环境。对汽车客运站、高速路口、收费站等体温监测点开展联合检查,及时为市防控分诊部医用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障器具精准正常运行。
二、2020年工作思路和重点任务
2020年,全局上下将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局的工作部署,树牢“三种意识”,突出“四个重点”,推动各项工作有效推进,全面落实。
三种意识:
一是树牢系统意识。作为地方党委政府重要组成部门,要切实转变传统条线工作思维,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和领导批示,要马上就办、雷厉风行,坚决做到市委有决策、我们第一时间有响应,上级有部署、我们第一时间有行动,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尽快有效落实。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只要是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只要是经过集体商讨、科学论证、研究决定的交办事项和工作要求,各单位、每个人都必须不折不扣地抓好贯彻执行。全局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一个声音喊到底”,严禁推诿扯皮,强化责任担当。大家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做到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退缩、矛盾面前不推托,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充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实干创新干。机关综合科室要加强服务指导,增进内外沟通协调,做好宣传引导,严肃督查考核问责,确保全系统上下平稳健康高效运行;业务科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多赴一线指导,多在现场办公,多从实际出发,多为基层减负,坚决扭转“二传手”习惯;执法大队要进一步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检测中心要凝心聚力、开拓市场、谋求发展;基层分局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对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认真梳理,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坚决克服应付了事的思想,各项工作要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序。
二是树牢安全意识。底线失守,一失万无。虽然去年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安全监管形势总体平稳,但是并不代表我们的安全监管工作就没有疏漏,基础就很牢固,相反,有些方面还比较薄弱。今年国务院派出督导组对江苏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进行为期1年的专项督导,市委、市政府已经制订了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总体方案和29子方案,其中特种设备安全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负责,其他领域安全监管大多也涉及市场监管部门。针对市场监管领域问题风险多、燃点低等特点,全系统上下要充分认清形势,切实强化危机思维,不断增强市场监管的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度的敏感性,将防风险、保安全作为首要职责,始终谨记“安全监管、唯此为大”,时刻绷紧“隐患无处不在、成绩每天归零”之弦,扎实做好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等市场监管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不出现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三是树牢服务意识。要紧紧围绕市委“聚焦三大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主要任务,切实找准市场监管工作服务大局、促进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对标一流营商环境,以开放的胸襟和眼光,创新工作思路,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市场竞争环境。坚持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按照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急项目之所急,缩短流程,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公正监管,健全僵尸企业退出机制。坚持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改革的举措推动质量提升,发挥机构融合的优势,把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知识产权结合起来,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创新发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紧盯群众关注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聚焦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以及舆论关注的热点产品,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着力营造让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真正让人民群众买得放心、用得顺心、吃得安心。
四个重点:
1、聚焦“四大战略”,在服务经济发展上下功夫。 认真研究谋划服务发展工作,着力打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品牌,提升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发展工作的影响力。一是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提升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抓紧、抓实、抓细营商环境考核评价。深化“3550”改革,简化经营范围、住所、企业名称等网上登记环节,进一步提升网上办事效率。推进“证照分离”“照后减证”,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无序破墙开店、工业用地用于商业经营等难题。推广企业注销“一网”服务,进一步优化流程,提高注销便利化水平。高度重视项目投入和项目建设,积极配合党委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引进工作。二是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市场监管框架下知识产权工作体制机制优势,按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不能削弱,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加强”的要求,从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3个纬度加快健全知识产权工作体系,推进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市建设,全力争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紧盯知识产权创造指标,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抓好知识产权项目培育。指导各乡镇(园区)完成全市专利申请6000件,发明专利申请1600件,专利授权3600件,发明专利授权200件,商标注册1200件。申报国家、江苏省、扬州市各级各类项目共10个。三是扎实推进质量强市战略。积极开展消防产品、电池、电缆、灯具等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规范我市检验检测机构工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争创各级质量奖,支持更多企业通过质量信用评价。推进质量认证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照明灯具等特色产业认证示范区域。着力与高新区、开发区协同开展认证示范基地的培育、申报工作,切实提升我市企业产品质量。四是扎实推进标准化引领战略。开展“标准化+”行动,引导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强标准化组织建设和标准制定,推进国家、省、市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推进商品条码工作在全市争先进位。开展“优化计量、提质增效”活动,为民营企业免费提供计量咨询、培训等服务,着力营造诚信计量氛围。
2、聚焦“三大安全”,在民生安全保障上下功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按照“四个最严”要求,全面推进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着力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快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食品安全考核机制,强化地方党委政府属地管理责任。推行食品企业主体责任自查报告制度,全面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力度,按照5批次/千人要求,完成不少于3800批次法检,督促做好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工作。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快检工作,全年完成39万批次快检任务。严格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监管,深入开展乳制品、肉制品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扎实推进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盐、本地特色产品及食品添加剂“两超一非”等食品专项治理。重点对1-2项食品开展集中专项检查,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四小食品”安全整治,实施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行动。加强特殊食品生产企业监管,将保健食品会销纳入常态化管理。将日常监督检查、量化等级与“明厨亮灶”建设有机结合,大型以上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建设率达到80%以上。推行学校食堂“五常法”管理,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良好以上等级比例100%、优秀率75%。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对尚未命名的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做好创建工作指导,确保创成2个。推进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创建,争创省级餐饮质量安全示范店20家。积极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加强舆情应对与应急处置。二是着力强化药品安全监管。切实履行好药品经营、使用环节监管职责,落实《药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监督检查。严格疫苗、特殊管理药品、无菌和植入性医疗器械等高风险产品监管。持续开展执业药师挂证、违规网络销售药械、违规使用化妆品原料等问题整治,推进药械质量、购销渠道、民营医疗机构和个体诊所等专项整治。改进不良反应监测,净化药械生产经营秩序。三是着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特种设备管理“三落实、二有证、一检验、一预案”,采用明查暗访、情况通报、约谈督办等手段,打通安全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全面摸清底数,针对辖区内锅炉、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数量、分布要清楚,做到“一户一档”。定期查看特种设备运转状况,坚决杜绝私自安装使用行为。坚决把“拉网式排查”“清单式管理”“对账销号式落实”固化到隐患排查整治中去。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对近年来历次专项检查整治发现的问题和上级安全巡查反馈的问题,要全面梳理,拿出措施,确保整改工作清零见底。通过引入电子登记标志、智能瓶阀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尝试引入第三方机构,购买公共服务,保障特种设备安全平稳运行。
3、聚焦机制创新,在事中事后监管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权责明确、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简约高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一是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系统内“双随机抽查”全覆盖,完善“双随机抽查”清单,加强“双随机抽查”整合,提高“双随机抽查”实效性,力争实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拓展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二是进一步抓好信用监管。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年报公示工作,企业年报率90%以上,继续在扬州市领先。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在各地区、各部门应用,加快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共享。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管理制度机制,推进“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加强信用公示,完善信用修复机制。三是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把执法稽查作为市场监管的“拳头”,发扬执法“亮剑”精神,发挥办案“尖刀”作用。积极推动综合执法改革落地落实,加快构建上下贯通、一体联动的综合执法体系。加大执法考核激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竞赛活动。对重大案件、敏感案件、复杂案件以及上级领导批示案件要实行挂牌督办,加强典型案件宣传。对涉及公众健康安全、假冒伪劣、商业欺诈、侵犯知识产权等社会危害大的违法行为,要坚持严查重处。进一步加大特种设备案件查办力度,每个分局、每个乡镇(园区)都要有案件,所有案件一律不得减轻处罚,对不按期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按照上限处罚。加强部门协作、政企协作、区域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加强执法办案指导,编印《执法动态》,加强执法办案“实训”,注重执法办案人才培养。四是着力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入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加强公平竞争审查。严格对重大节日、易发时段、重点领域的价格监管,持续开展涉企收费和商业银行服务价格专项检查,集中整治医疗、教育、水电气暖等民生领域价格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眼镜店计量器具强制检定工作,确保我市可检项目受检率达100%。加大教育培训、医疗、金融业务、“三品一械”等重点领域广告监管。开展“2020网剑行动”,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规范直销企业行为,巩固拓展打击聚集式传销工作成果。积极开展非法金融活动专项治理,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五是全力冲刺文明城市创建。今年是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考”之年,对照创建要求,迅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抓好《农贸市场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推进城区16个农贸市场统一市场归属及管理运营模式;加强公益广告宣传,及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促进市民文明习惯养成;着力“六小行业”规范,巩固城区占道置办家宴整治成果,提升文明城市形象,尽全力做到创建少失分、多拿分、得高分。六是建立完善消费维权体系。推进“12345、12315”等投诉举报平台一体化建设,明确职责分工,增进部门联动,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投诉举报处置及时率和准确率。增加“诉转案”比例,严厉打击消费欺诈、侵犯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重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努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4、聚焦人才培养,在保障体系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构建与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保障体系。一是注重人才队伍保障。分层分类加强人员业务培训,突出抓好执法办案、“三大安全”监管、知识产权、价格监管、检验检测等领域专业人才培育和储备。积极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着力提升全员能力素质,掀起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热潮。巩固提升“传帮带”师徒结对实际效果,加快新进人员业务能力培养。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梯次培养机制,坚持按制度、靠机制选人用人,推进干部轮岗交流,提高机关和基层工作效能。健全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提振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二是注重基层基础保障。与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沟通协调,推动构建权责统一、能效匹配、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规范基础性工作,确保基层监管人员底数清、情况明,切实消除监管盲区,减少履职风险隐患。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服务指导,推动工作落地见效。三是注重舆论环境保障。加强宣传策划,创新宣传载体,讲好市场监管故事,提升市场监管传播力。建立健全舆情引导机制,对各类热点问题和重大突发事件,做到快速反应、及时引导、有效管控。四是注重法制保障。提升法制监督水平,积极稳妥做好复议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全面提升依法行政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