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张利在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0年和“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
2020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中共高邮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准确研判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经受住了一场场严峻考验,成功夺取了一项项喜人成果,在极其艰难的形势下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重大成果和荣誉独树一帜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住了全年“三零”的“净土”;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摘取了扬州首家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
★连淮扬镇高铁全线贯通,高邮“双站”投用,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荣列中国工业百强县第55位;
★荣列中国创新百强县第44位。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处于扬州领先位次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839亿元、可比价增长3.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
★工业开票净增110亿元,增长12.8%、列扬州第一;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9亿元、增长3%;
★固定资产投资481.7亿元、增长6.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93元、增长4.8%。
经济质态持续提升
服务效能全面增强,疫情发生后,在扬州率先出台“扶企稳岗15条”,发放各类政策资金2.7亿元,争取中央直达资金6.7亿元,全面减免缓缴社保费,减税降费7.5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8亿元,新登记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3万户,新增就业岗位11854个,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1.77%的低位。帮助企业融资28.8亿元,利率平均下降18%。实体化运作审批代办中心。实施市场准入领域“一证化”改革。推进“鱼跃龙门”上市行动等。
产业经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走百企解难题”活动,工业开票净增110亿元,增长12.8%、列扬州第一。“十亿方阵”企业增至8家。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30亿元,盂城驿景区创成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清水潭度假区创成3A级景区。实现建筑业税收8.7亿元、增长14.9%,水建公司晋升水利水电总承包一级资质。
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聚才创新工程,荣获“中国好技术”3项,入选省级科技副总94人。获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2家、省示范智能车间4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众创空间3家,获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48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45%左右。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坚持“六个一”模式凝聚招商合力,成功开拓成渝经济圈新阵地,新签约产业项目155个,中节能太阳能等百亿级产业项目招引实现重大突破。到账外资1.5亿美元,超目标任务50%。在扬州开展的两场招商引资“擂台赛”中连夺“红旗”。
项目实施效率提升,强化“五个一”机制打造产业高地,重点经济板块以产业招引项目、以项目集聚产业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常态化开展季度冲刺赛加大项目引建力度,3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扬州“三新”项目完成率居各县市区第一。中环艾能项目一期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高邮速度”。
载体能级全面增强,指导“三区一镇”谋划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专项政策,设立配套基金,组建招商公司,提升产业培育效能。“三区一镇”完成全市列省及扬州新开工项目任务总数的71.4%,三大园区工业开票占全市总量的65%,开发区、高新区在全省综合排名分别前进3位、2位。卸甲、龙虬、三垛等市级产业园区功能不断完善。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
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老旧小区改造等8个专项规划编制完成。S333东延建成通车,通扬线“五改三”整治5座乡镇桥梁主体完工,高邮通用机场建设前期工作有效突破。完成主城区河道水质提升,城市一水厂迁建投运,改造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6处,文游、北门农贸市场建成投用。
文化文明绽放光彩,实施“五大攻坚战”整治城市脏乱差,采取“五大行动”营造文明新风尚。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全程参与,各行各业、各界群众全力支持,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卸甲镇、车逻镇特平村同时创成全国文明镇、文明村。汪曾祺纪念馆、平津堰及南关坝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纪念汪曾祺百年诞辰、“邮驿路•运河情”全国美展等活动成功举办,获评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完成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三年计划,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及商标3个,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河四路”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农科区建成扬大智慧牧场一期及科技综合体。粮食总产实现“十六连丰”,生猪生产“1+4+N”体系基本形成。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0个,菱塘回族乡清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苏中、苏北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108个“百企联百村”合作共建项目落地见效。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整改销号环保督察交办及“回头看”问题131件、完成率97.8%。推行空气质量“点位长”制,环境空气优良率达82%、上升1.9个百分点。持续推进北澄子河水环境整治,国考省考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达85.7%、上升14.3个百分点。按期高效完成高邮湖水生生物保护区及相关水域渔民禁捕退捕。关闭烧结砖瓦窑13家,完成重金属重点防控区专项整治,单位GDP能耗下降3.9%。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国内疫情发生后,坚持高位协调、全员发动,牢牢守住了抗疫防线。建立“7+2”责任体系,建成投运4家PCR实验室,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增强。派出6批41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北京、新疆。
民生保障不断健全,完成第三轮最贫困家庭精准帮扶。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救助困难对象5770人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保障标准由每月148元提标至175元,公积金扩面4834人,新建儿童“关爱之家”4个、“残疾人之家”2个,创成扬州市级颐养示范社区3个。
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优化调整城区小学施教区,建成投用实小东校区分校及5所幼儿园。获评扬州市高中教育一等奖,省教育现代化数据监测得分扬州第一。高分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农村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创成二级医院,建成中医院老年护理院。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
社会局面和谐稳定,高质量收官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一年小灶”,关闭化工企业34家,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4.5%、82.5%。建成投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基层乡镇完成“一办八局”组建及“1+4”平台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信访积案化解、越级进京访治理取得实效。基层武装规范化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
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交通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殡葬综合改革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82件、政协提案192件,落实解决率提高至71.7%,积极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你我同行”走访企业界人大代表活动意见建议。
严控一般性支出,压降“三公”经费20%。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审计监督,核减政府投资工程造价5.1亿元。
建成投用政府大数据中心二期工程,创新开展“12345进社区”活动,办理民生诉求6.3万件。完成“七五”普法考核,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法治融媒体中心。
切实履行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树立清正廉洁政府形象。
“十三五”时期成果总览
坚持实体为基、项目为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累计实施扬州市级以上重大项目110个,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2%。地区生产总值由扬州各县市区第五跃升至第三,工业开票销售实现翻番。“百亿航母”、主板上市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开票亿元企业由57家增至104家,高新技术企业由93家增至310家。农科区以全国第一名通过科技部验收。送桥镇获批省级经济发达镇。
坚持以人为本、普惠民生,百姓生活走向富裕,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十二五”末的1.5倍,城镇化率提高6.6个百分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城乡供水等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农村危房改造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城乡环境更加美丽,“263”整治行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全面实施,环境空气优良率、国考省考断面III类以上水质比例分别提高25.9、28.6个百分点。农村“厕所革命”入选全国典型范例,“河长制+”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主城区基本消灭黑臭水体。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坚持改革创新、系统推进,社会治理更加高效,新时代文明实践、县级融媒体改革成为国家级试点。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创成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县、省食品安全示范市,获评全省首批技防城建设示范市,两获省法治建设示范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十四五”时期发展构想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视察扬州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建设“强富美高”新高邮为统揽,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乡村振兴实践区、文化文明融合区、宜居宜游魅力区发展定位,大力弘扬“崇文尚德、求实创新”的新时代高邮精神,努力打造实力高邮、美丽高邮、和谐高邮、幸福高邮,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省不断争先进位,在扬州站稳第一方阵,为全省实现“两争一前列”奋斗目标和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做出高邮贡献,体现高邮力量。
主要目标
围绕“两争一前列”和“四个高邮”建设目标,将努力实现到“十四五”末——
经济实力显著提高、创业创新活力迸发,地区生产总值达1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0亿元,工业开票销售达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45%。新增“百亿航母”企业1家、上市企业5家。
生态环境自然优美、宜居宜业令人向往,城镇化率达62%,林木覆盖率达24%,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比例保持83%以上,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不低于85.7%。
文化文明交相辉映、德治法治相辅相成,历史名城魅力更加彰显,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5%,社会文明程度测评指数不低于90。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满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左右,与经济增长同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感达到96%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必须:
主动适应新发展形势
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
2021年工作任务与安排
★地区生产总值可比价增长6.5%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税占比达82%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达18%;
★工业开票销售净增15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做强实体经济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推动载体创新提升
优化要素保障机制
二、深化改革开放积蓄发展动能
提升营商环境
强化项目引建
加强对外合作
三、紧扣乡村振兴抓好三农工作
发展现代农业
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农民致富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新型城镇
提升内外交通通达度
提升城区建设首位度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度
提升文化旅游知名度
五、强化防治共管推进生态文明
提高治污效能
建设生态廊道
推进绿色发展
六、提升保障水平改善基本民生
推进就业创业最大化
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化
推进社会保障精准化
七、统筹安全发展促进和谐稳定
抓实疫情防控
守牢风险底线
提升安全水平
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阶段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以新思想定向领航,努力建设务实、高效、法治、廉洁的新时代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
提高理政效能
加强法治建设
永葆廉洁本色
看点·今年政府将兴办哪些民生实事?
★社会保障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探索“支出型”救助模式,全额资助重点救助对象、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居民医保个人缴费,并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全市17岁以下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基本康复救助,实施2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建设创业孵化基地1个,按政策阶段性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新增市场主体1万户以上。
★公共服务
建成苏大高邮实验学校、南师大附属幼儿园,完成秦邮初中、小学改扩建工程,扩建机关幼儿园;完成人民医院东迁,开通西城服务“直通车”。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妇幼保健院、西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街道养老综合体2家,建设镇级老年活动中心3家,居家养老服务提标扩面至2.3万人;支持发展普惠性婴幼儿照护机构,新增普惠托育机构3个。
★内外交通
开工建设高邮通用机场;做好宁盐高速建设前期工作,保障京沪高速扩容按序推进;推动海潮东路、波司登大道等城市主干道下穿高铁高速;实施S352高邮段改建,完成X301先导段改扩建;全力推进通扬线航道“五改三”整治;实施高邮港区城北作业区改造;新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36座。
★城区建设
加快盐河之心公建配套建设;建成凤凰广场;开工建设澄子河湿地水系连通工程;完成武安路东延、邮汉路(G233-京沪高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威高大桥,建设武安大桥、捍海大桥;做好城市微改造,实施波司登花苑等老旧小区、珠湖三村周边等片区改造10个;整治中山路、北门大街;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深入推进主城区“清水活水”工程;继续实施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
★美丽乡村
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美丽宜居村庄37个,创成省级绿美村庄13个、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4个、传统村落1个;推动镇村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常态化运行;运用智慧化手段开展河道“飞检”,长效巩固河湖“清四乱”成果,疏浚整治河道29条。
★文化生活
实施邮驿运河文化公园建设;提升馆驿巷业态和景观;争创“东方邮都”;高邮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3A级景区1家;高品质招商运营盂城东市,推出一批夜游夜演等特色夜市文旅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健康养老、智慧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快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建设,办好撤县设市30周年、高邮湖三大品牌赛事、汪曾祺文学奖评选等重点活动。
★生态环境
抓好扬尘、汽车尾气、餐饮油烟、重点工业企业深度管控和治理,实现PM2.5浓度均值、环境空气优良率进一步改善;深入推进大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配套建设船舶污染物接收装置;严格落实高邮湖退捕禁捕常态监管,建立健全科学捕捞、生态捕捞机制;加强林地、绿地、湿地、自然保护地“四地”同建,新增绿化造林面积2000亩,修复湿地1300亩;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远景目标,实现单位GDP能耗下降3.6%等。
★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落细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加强冷链食品检疫、水路空运防疫;坚持“平战结合”,有序推进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